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

難以預測的「心臟猝死」—漫談自發性猝死的可能機制!

文�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

根據一項非正式的流行病統計,全世界每年約有數百萬人死於「心臟病發作」。在臨床上,因「心臟病發作」而致死兩大種主要機制,其一是「心肌梗塞」,此種罹患者通常在既往症中就已存不穩定的「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』,或許亦常經歷過間歇性的心絞痛以及呼吸困難的症狀及表徵,其二就是所謂的「心臟猝死」,也稱之為「心源性猝死」,此類病患會突然出現「心衰竭」症狀,而通常會在不到一個小時內死亡,甚至有些個案則在數分鐘或幾秒鐘內因心跳停止而猝死。

基本上,「心臟猝死」是突發性的醫療意外,或許有為數不少個案在平常就很健康,親人也根本不相信當事人會突然 離開世間。根據統計資料,顯示在美國每年有高達一萬人以上的心臟猝死病個案,青壯年亦佔其中的百分之二十,而約有四分之三罹患者在生前並未被告知有心臟病的病症;反之,某些罹患各種慢性心臟病病患卻仍能...... 原文詳見:難以預測的「心臟猝死」—漫談自發性猝死的可能機制!

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藍光累積恐傷眼? 日常的預防與保健

什麼是藍光 ? 長期累積易病變 電磁波譜中人類視覺可以看見(接收得到)的部分稱為-可見光,可見光僅是電磁波譜中的一小部分,所謂的藍光泛指可見光譜中波長範圍落在 380 ~ 500nm 的光波,具有波長短能量高的特性。依據研究表示,藍光累積性的自由基氧化損傷,恐引起細胞受損造成眼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