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

分享大愛, 談器官捐贈生命共同體的精神!

文�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外科加護病房 柯文哲醫師

因為外科手術、麻醉、抗排斥藥、抗生素等等的進步,器官移植早已脫離臨床試驗的階段,而成為常規手術。目前心、肝、腎移植一年存活率皆在九成以上。但全世界的移植醫學皆面臨相同的瓶頸,即器官捐贈稀少,因此空有進步的移植技術,卻不能造福更多的病人。

器官捐贈稀少有兩個可能的取代辦法,一為人工臟器,一為異種器官移植。人工臟器企圖用人造的機器取代人體內的器官。因心臟功能較簡單,人工心臟似可在短期內成功,但其他的器官因功能複雜,例如肝臟內的生化反應不下千種,可臨床應用的人工肝臟,目前看來仍是遙遙無期。

至於異種器官移植� �以動物(尤其是豬)的器官來取代人體衰竭的器官,在最近幾年因免疫學的進步,超急性排斥似已可控制,造成很多人過度樂觀的期待,以為異種器官移植當可很快實現。
分享大愛, 談器官捐贈生命共同體的精神!

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藍光累積恐傷眼? 日常的預防與保健

什麼是藍光 ? 長期累積易病變 電磁波譜中人類視覺可以看見(接收得到)的部分稱為-可見光,可見光僅是電磁波譜中的一小部分,所謂的藍光泛指可見光譜中波長範圍落在 380 ~ 500nm 的光波,具有波長短能量高的特性。依據研究表示,藍光累積性的自由基氧化損傷,恐引起細胞受損造成眼睛...